3月20日下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副高级)、博士生导师崔峰应外语学院邀请,为师生作主题为“中国当代翻译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以文学翻译期刊研究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李敏杰主持,副院长李明、皋峰及学院部分师生到场学习交流。
崔峰首先对《世界文学》期刊进行了介绍。他梳理了该刊物发展的三个阶段,指出《世界文学》作为中国译介外国文学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中外文学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接着,他分析了外国文学译介在中国的发展脉络。随后,崔峰探讨了中国当代翻译史的研究方法。他指出,翻译期刊研究需关注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并以《世界文学》为例分析了该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变化,及其在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化及中外文学接轨方面的重要意义。

讲座现场(周婕 摄)
最后,崔峰分享了翻译史研究的理论与原则,强调翻译史研究应结合历史语境,注重翻译的社会功能、读者反馈及其对本土文学的影响。他建议研究者从多维度入手,结合文本分析、历史考证与理论探讨,进行全方位的把握。
讲座在热烈的问答与交流中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以丰富的理论和案例分析,为中国当代翻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为学院师生丰富了学术研究的视角与维度。
专家介绍:崔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副高级)、博士生导师,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翻译副修课程负责人、中文系管委会委员,兼任北京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等学术机构的教授、研究员、理事/常务理事。他在国内外知名期刊、论著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另有专著、编著、译著八部,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中外文学交流、中国翻译史、新加坡翻译史等,主持或参与新加坡教育部及中国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多项。
作者:王曾硕、张颖彤 摄影:周婕 责编:李敏杰 审核:李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