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标兵与教学先进个人“教学观摩课”活动
2025-04-28     (阅读:)

本站讯(通讯员 朱雨濛 杨媛媛 摄影 严梓欣 罗清纯)为充分发挥教学标兵与教学先进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优秀课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开展教学标兵与教学先进个人“教学观摩课”活动的号召,于4月24日至25日,组织两场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学督导及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听课活动。

陈星、涂波两位教师分别围绕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与古典诗词赋联写作展开教学实践,通过理论解析、案例研讨与互动实践,呈现了学院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

4月24日,陈星老师结合Web2.0时代媒介形态变迁,剖析社交媒体对信息传播的颠覆性影响,为我院学子带来一堂极具深度与启发的“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课堂中,她以“非洲土著仅关注短片中的鸡”为例,揭示算法推荐如何加剧认知封闭,并抛出“三位一体”破局路径:个体需主动关闭个性化推荐、拓宽兴趣边界;平台应优化算法,增加信息多样性;社会则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推动跨圈层对话。在课程实践环节,陈星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这一现象展开多学科分析,探讨社交媒体从记录工具向社交入口的转变,分析用户在信息展示与隐私保护间的权衡博弈。陈星老师精辟点评:“微信作为强关系社交平台,本质是用户社会资本的展演剧场,而微博的弱连接属性,则构成了公共议题的议政广场。”启发学生辩证看待平台属性。本次课程通过理论建构、案例解构与实践探究等方法,解构信息茧房形成机理的同时也搭建起突破认知边界的方法论体系,卓有成效地引导我院学子在数字时代培养必备的媒介素养意识。

陈星老师“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观摩课现场

4月25日,涂波老师的“古典诗词赋联写作”课堂以诗词创作与评析为核心,通过提问互动、作品评析等方式强化学生正确运用诗词格律的能力。课程伊始,涂波老师通过品鉴学生创作的对联,复习了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包括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和平仄相对。针对沈畅同学的《江滩夜恋》,涂波老师建议将“晚浦”改为“浅浦”、“江风”调整为“轻风”,以柔化意境;对毛世畅同学的《自嘲为笔》,他巧妙修改尾句为“今日世人皆役我,百年之后我封神”,深化作品余韵。课程还结合龙榆生所著的《唐宋词格律》深度解析《浣溪沙》《采桑子》等词牌的押韵规律,强化“先叶韵,再调平仄”的创作原则。涂波老师以互动提问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从朗读中体悟古典诗词的声律之美。

涂波老师“古典诗词赋联写作”教学观摩课现场

两场课程虽学科领域迥异,却共同彰显了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陈星老师通过案例解构与小组研讨,培养学生数字时代的批判性思维;涂波老师以创作实践与精细修改,锤炼学生的文学感知力与表达能力。观摩教师表示,学院开展教学标兵与教学先进个人“教学观摩课”活动有利于学习探讨优秀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分享。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此次“教学观摩课”活动不仅促进了学院教学资源共享,更通过多元课堂实践,推动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专业素养的“双提升”,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责编:龚观 审核:谢岚 上传:龚观